left
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西风
北岛

去年秋天,我和克里斯·麦梯森(Cris Mattison)一家在美国西南部驱车穿越沙漠,开始了我的英文版新书《午夜之门》的推销之旅,克里斯是这本书的编辑。他36岁左右,寸头、络腮胡子、戴着两端上翘的黑框眼镜,像京剧中黑头的脸谱。他夫人邹迪(Jody)长他十岁,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外加墨西哥等血统。混血如调色,造物主对邹迪关爱备至,把她调成个大美人。他们两岁半的儿子怀亚特(Wyatt)金发碧眼,像个小天使。但他对我保持天生的警惕,总是用英文大叫:“No,北岛。”坚决否定我的存在。

第一站是新墨西哥州桑塔菲(Santa Fe)。据说这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由西班牙探险家于1607年建成。这无疑是美国最美的城镇之一,地处海拔七千英尺的高原,所有建筑全部用的是泥坯,门窗装饰得异常鲜艳。到处是旅馆餐厅酒吧画廊首饰店,让游客和狗的瞳孔难以聚焦。这里富人和艺术家混居在一起,他们在最好的意义上互补:富人住久了总算有了点儿品味,而艺术家丰衣足食。

克里斯的母亲开车从凤凰城(Phoenix)专程赶来,特地带我们去一家高级旅馆参观。那儿有克里斯的铁匠舅舅的手艺——由数只站立的铁兔子组成的楼梯栏杆,让我这个半吊子的中国铁匠汗颜。他舅舅已搬到银城(Silver City),我们将会顺道去看望他。

1934年5月26日,柴油动力的火车头“西风”(Zephyr)号客车,在从芝加哥到丹佛的首次运行中以78英里时速打破了记录,把蒸汽火车头远远抛在后头。Zephyr来自希腊文,原意“西风之神”。它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恐怕只有今日硅片的发明可与之相比。1980年,一个名叫艾德·霍根(Ed Hogan)的火车迷以此命名了他创办的出版社。

1997年秋,艾德划独木舟出事死去。在悼念活动中,他的朋友们决定完成遗愿,把“西风出版社”继续办下去。经过三年的整顿重组,自1999年秋天起,他们雇用了克里斯任执行编辑,并调整了方向,把以俄国文学为主的视野扩展到中国,而我那远在中国版图以外的《蓝房子》(Blue House),以及《裂缝》(Fissile,《今天》英文选集)应运而生。

这次旅行也是为了纪念“西风出版社”创办25周年。穿越沙漠,我对时间获得了新的意识:时间长度似乎只有在广阔天地间才得以展现。

第二站是拉斯库塞斯(Las Cruces),我们在“西风出版社”的负责人之一莱欧拉·泽特林(Leora Zeitlin)家落脚。莱欧拉是本地国家公共电台(NPR)古典音乐的主持人。她出生在美国东岸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著名小提琴家,曾在中国办过培训班。她自幼试图走出父亲的阴影,最终还是得其庇荫,靠音乐吃饭。

第二天上午,我们开车去附近罕见的自然奇景——白沙(White Sand)。克里斯顺手打开收音机,调到古典音乐频道,莱欧拉正像催眠师引导听众进入音乐。我突发奇想用手机给莱欧拉打电话,点播了一支由马友友演奏的中国作曲家盛宗亮的大提琴曲。大约十分钟后,莱欧拉用柔和的声音说:“下面是中国诗人北岛点播的曲子。他目前正在本城访问,今晚将在某某大学朗诵” ...

骤然间,雪地般的白色沙漠随大提琴曲起伏延伸。白沙和雪的主要区别是温度,随着正午的太阳持续上升。孩子们大叫着冲向那热的雪中。

次日晨,干燥凉爽。我和莱欧拉坐在她家凉棚喝茶,聊起“西风出版社”。首先说起其灵魂人物艾德。“他害羞内向、不善言辞,却意志顽强。他天生就是个出版家。”她从屋里取出几本手绘的小册子——幼稚的字体和插图,右上角标明期号和价格,每本15美分。“这是他十四五岁出版的刊物,主要对象是邻居和同学。”莱欧拉说。

1969年艾德在波士顿东北大学读书时,创办了文学刊物《外表》(Aspect),那年他才19岁。第一期只油印了12本,刊名是手写的。后来谈到办《外表》的初衷时,他这样写道:“ 在出版业致力于迎合畅销书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外表》经过十年的磨砺,在波士顿地区的文学圈颇有影响。

1978年夏,莱欧拉大学毕业后搬到波士顿,在哈佛大学找到份秘书的工作。第二年春天,在哈佛大学举办的大型书展上,她结识了书展的组织者之一艾德。那晚他们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过了几天,艾德打电话向她约稿。莱欧拉的诗首次变成铅字,发在《外表》上。艾德进一步提出让莱欧拉进入编委会。就在参加编委会例会的路上,艾德突然把车停在路边,对莱欧拉说:“我打算把刊物停了,办一家出版社。”有人告诉他,文学刊物是没有前途的,剩下的将只有文学出版社。这句话让他琢磨了好几天,最后拿定主意。在编委会上,大家被他的决定激怒了,除了莱欧拉外几乎全体反对。而艾德坚定地说:“这刊物是我的。”

艾德开始训练莱欧拉打字排版。他自学成材,是这方面的行家。在一本书一张海报传单送印刷厂以前,他要精心检查每个细节,直到满意为止。“西风出版社”没有专职人员。那是个理想主义的时代,大家各自打工,业余时间来帮忙,从不计报酬。艾德靠排版养活出版社和自己。他是个不知疲倦的人,实在累了,他就在沙发上闭目养神片刻。莱欧拉问他是否有当作家的打算,艾德说:“世上好作家太多了,可是没有足够的好编辑和好出版家。”

1989年12月的一个早上,他们经过日日夜夜的苦干,终于完成了《安娜·阿赫玛托娃诗歌全集》的排校,谁也没料到这本书前后用了七年的时间。他们最后反复推敲了每个细节,然后把1600多页的书稿装进四个箱子。艾德不信任任何人,他要亲自坐火车把它们送到密西根州的一家印刷厂。“我不敢肯定这一切对我对大家来说是值得的。”艾德在火车站对送行的莱欧拉说,“还是我亲自携带安全些。”

孩子们冲进来,打断了我们的谈话。怀亚特一见到我就大叫:“No,北岛。”把孩子们哄走后,我们之间出现短暂的沉默。莱欧拉是那种爽朗大度的女人,此刻显得有点儿忧伤。

1991年她离开波士顿搬到新墨西哥州,继续帮助艾德工作。自1995年后由于生孩子等原因,她开始从出版社淡出。她说:“艾德依然让我吃惊,尽管财政亏损,申请基金失败、发行不利等各种困境,他照样那么乐观。正是由于他的执着,出版社才度过了一个个难关。”

有一天半夜两点,他们正在电话讨论申请基金的细节。“我好像听见了火车声?”艾德能记住全美国所有的铁路线,据他所知,没有客车经过拉斯库塞斯。莱欧拉告诉他那是从桑塔菲开来的货车。“哦,孤单的声音,”他喃喃说:“夜间火车汽笛那孤单的声音。”

和莱欧拉一家告别后继续上路。仍由克里斯开车,我坐在他旁边昏昏欲睡;怀亚特在后座用中文大叫“奶、奶,”然后扑进邹迪怀里吃奶。

银城位于新墨西哥州西南部,紧靠一个三百万多公顷的国家森林公园。我住在市中心的一个家庭旅馆,麦梯森一家住在吉姆(Jim)舅舅家。

吉姆比我小几岁,健壮敦实,眼镜后面是双聪慧的眼睛。从外表来看,他可能是教授、推销员或车行老板,只有握手时才能确定他的身份。铁匠的手粗糙黢黑,永远洗不干净,看来这职业标志是不分国籍的。他从小在内布拉斯加州长大,在大学主修人类学。毕业后搞考古建筑勘测,在砖瓦厂修理设备。自八十年代初改行当铁匠,跟名师学徒后立业,先在桑塔菲开铺子,七年前搬到银城。

我在七十年代当过五年铁匠。在克里斯怂恿下,吉姆在他的工作坊生起炉子,让我比试比试。我抄起大锤,在吉姆的小锤指点下,叮叮当当击打着烧红的铁条。鼓风机嗡嗡响,正好掩盖了我的喘息。我瞥见怀亚特从窗外盯着我,我猜他准在叫喊:“Yes,北岛。”重操旧业,心随大锤上下忽悠,落点尚准,但力度不足。待我放下大锤,故作镇定,手心汗津津的。吉姆总结道:“你原来只是个轮大锤的。”我得承认,一个美国铁匠对一个中国准铁匠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

离开银城,我们向亚利桑那州图森(Tucson)进发。一路上,我接着莱欧拉的话题,问起“西风出版社”的现状。克里斯于1999年秋天接手编务工作,单枪匹马,独当一面,办公室就设在他家。他们住在波士顿布鲁克兰一栋古旧的白色木房子里。我到波士顿都在他家落脚。克里斯说话速度比别人快一倍,和他的工作效率及思路相称。只有夜深人静,我们啜饮苏格兰威士忌,他才放慢下来。

克里斯告诉我,自从1990年《安娜·阿赫玛托娃诗歌全集》出版以来,“西风出版社”的兴趣转向翻译;艾德死后,出版社重组,进一步调整方向,致力于外国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在内。除了我的散文集和《今天》的英文选集外,他们还出版了《夏宇诗选》、《多多诗选》和《张耳诗选》。

“你能想象英语文学如果没有兰波、策兰、托斯陀耶夫斯基、阿赫玛托娃会是什么样吗?而大出版社对这样的作者根本没有兴趣。由于其规模,由于在跨国媒体吞并中的格局限制和商业诉求,他们要不断说服读者接受那些所谓的“明星”作家,翻译文学基本不在他们的视野内。除非某外国作家获得大奖,他们才开始包装炒作。”

克里斯特别强调翻译的重要性。他说:“在美国文学刊物和出版社的数目在持续上升,但真正致力于翻译的却非常有限,这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及其视野的局限性有关。翻译就其本质来说是作者、译者、原文读者、译文读者、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同行之间的对话,特别是在一个文化僵死、对‘他者’感到畏惧的社会,这种对话变得更为重要。”这让我想起我的同事、著名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外国文学译作只占美国出版量的百分之一。

在克里斯看来,对于像“西风”这样的中小出版社,编辑有更大的自由度,以文学价值为取向,不必像那些大出版社总是把市场营销摆在首位。“这世上总有一些对快餐文化反感的读者,不能让他们在书架那边白白等待,”他补充说。

此时,一列货车与我们平行前进。邹迪叫醒怀亚特,指着车窗外:“看,火车。”我想起艾德,想起他在那静夜中的话:“哦,孤单的声音,夜间火车汽笛那孤单的声音。”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