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水之诗开放在我的灵魂中
翟永明

离格拉纳达古城约40分钟的车程,就是西班牙著名诗人加西亚.洛尔迦的出生地富恩特瓦克罗斯、一个幽静的小镇。2002年我与北大西语系教授赵振江老师一起,从格拉纳达专程前往富恩特瓦克罗斯。

“我在格拉纳达,这里热得要命我一直努力工作,“创作”了一些致布谷鸟(那令人赞赏的、象征的小鸟)的诗和一条河的白日梦,哀婉的诗篇,我在内心深处、在我那不愉快的心灵的最深部分中感受到它们。你不知道,看见描绘在这些诗里的自己,我有多么难受。我幻想自己是在激情的回水上面的一只紫罗兰色的巨大蜻蜓”[注1]

这只激情水面上的巨大晴蜓,曾经在水的万神殿──阿兰布拉宫的回水中自由□落,但最终陨落在家乡的橄榄树林中。洛尔迦的一生就像他在《骑手之歌》中描述的骑手一样:知道自已永远无法到达那“遥远而孤独的科尔多瓦”,致命的敌人正在那儿注视着他:“死神在向我张望,从科尔多瓦的塔楼上”。这些诗句象谶语一样地暗示了他的最终结局。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西班牙的文学和艺术都不可避免地被政治所左右,而洛尔迦则在内战中成为最大的牺牲品。1936年,“死神在向我张望”,但不是从科尔多瓦,连洛尔迦本人也没想到,敌人就是自已的邻居:他被暗杀在他的家乡。如今只有公园中的一块花岗石标志出他被害的地点,他的遗体始终未被找到。

富恩特瓦克罗斯是一个安静、少人的镇子。进得村来,向路人询问洛尔迦的博物馆,似乎倒也人人都知。洛尔迦故居是一个外表普通简朴素静的小白房子。进去后是一个缀满鲜花的内院,院内最瞩目的是一口井壁很高的古井,爬满青藤的墙上,有一座不大的洛尔迦青铜胸像。

1922年,洛尔迦幻想写一本关于水的书:“因为我“看见了”一本令人赞赏的书,必须把它写出来,一本我要写的书:《对于水的沉思和寓言》,多么深刻,一个人可以述说关于水的栩栩如生的奇迹!我的书的水之诗开放在我的灵魂中了。”“水的织机,水的地图,声音之津,对泉水的沉思,回水。以后,当我研究(是的,研究!)(祈祷圣人们赐予我欢乐!)死水,我就会写出一首关于阿兰布拉宫[注2]的难以置信地流动的诗,那座宫殿被视为水的万神殿。我相信,如果我真的这样处理的话,那么我就能作某种美好的东西,如果我是大诗人,真的是大诗人,那么这也许就会是我的杰作”。[注3]

赵振江老师是中国作家都很熟悉的翻译家,几乎我们所熟知的拉美作品都是他翻译成中文的。他翻译出版了《加西亚.洛尔迦诗选》中译本。同时他还将《红楼梦》介绍和翻译到西班牙,为了表彰他对西班牙文学交流所作的贡献,西班牙国王授予他一枚伊莎贝尔女王十字勋章。据说在外国人中,只有他和萨马兰奇获得过如此殊荣。赵老师为人随和,一次我们坐在咖啡馆中,吧员将他视为一落魄中国移民,十分轻慢。我开玩笑说:快把女王的十字勋章拿出来拍在桌子上,看他怎么说。赵老师说:他肯定认为是假的,反倒把我们赶出门去。

不过赵老师在西班牙文学界却是大大的有名,不只是文学界。一次他在格拉纳达公园散步,突然两个警察向他直直地走来,把赵老师吓了一跳。结果他们是来告诉他:听说你翻译了洛尔迦的诗选,我们特地来向你致意。可见洛尔迦一直是西班牙人的骄傲。

洛尔迦博物馆的接待员是一位年轻女士,听说赵老师是馆长的朋友、《洛尔迦诗选》中译本的译者,顿时肃然起敬。热情地为我们安排了一个专场解说。据介绍:洛尔迦故居于1986年重新整理修缮后对外开放。所有房间布置、家俱器皿的安放均由洛尔迦的妹妹凭回忆布置。客厅是普通农家的样式,从左侧进去是洛尔迦的琴房,那是他初练钢琴的地方。右侧是他父母的卧室。有洛尔迦的摇篮及学走路的木凳,其式样与中国相似。

整个二楼包括楼梯间都挂满了洛尔迦的剧本在各国演出的招贴。其中有各种版本的《血的婚礼》,印象较深的是一张现代舞的剧照,画面上一个青年男子手拿一柄弯刀,裸体站在左侧。剧照充满了洛尔迦诗剧中紧张和不安的气氛。

这所故居是洛尔迦9岁之前的居住地,9岁后他随全家迁往格拉纳达。但以后也经常回到这里,因为他的父亲是此地的一个庄园主。时时地要回到这里经营土地。

二楼的钢琴是洛尔迦初学弹奏时所用,解说员还特地指给我们看钢琴上摆放和一个花瓶。原来那张著名的洛尔迦弹奏钢琴的黑白照片上的花瓶,也被他们找到原物,并放在了照片中的位置上。


三楼则被打通了原空间,将房间扩成了一个约100多平方米的展厅。一个大玻璃柜里陈列着西班牙文学界著名的“27一代”诗人们的通信、手稿。以及当时他们发表作品的各种杂志、报纸。还有一些当年对“27一代”的评论文章。从中可以看到著名诗人阿莱桑德雷、阿尔贝蒂等人送给洛尔迦的签名诗集,以及他们互赠的手稿。“27一代”是西班牙诗歌中重要的一个诗人群体(尽管他们之中的文学主张、艺术风格、甚至年龄都并不相同)。其核心成员有洛尔迦、阿尔贝蒂、豪尔赫.纪廉,以及日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阿莱桑德雷等。他们的特点是从传统诗歌中挖掘和发展超现实主义,与当时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有共同、共时的特征。

洛尔迦诗作中的超现实却首先是从现实出发,他自称是“水的儿子”,瓜达尔基维尔河滋养了他,阿兰布拉宫每一道石缝中透露出的浪漫和幻想辉映着他:“从一首小诗(《河流的白日梦》),我思考着事物的门廊中的一块石头:

缓 流

我的目光沿河而下
沿河而下。
我的爱情沿河而下
沿河而下。
(我的心数点着
时辰,它熟睡着)
河流带来枯叶
河流。
它清澈而深沉
河流。
(我的心在请求
它能否变换位置。)

洛尔迦从小就有超常的诗歌天赋,但他本人曾学过音乐,原来想考音乐学院。如果他不写诗,相信他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音乐家,甚至于画家。因为我在展厅中看见洛尔迦的素描也画得很有特点,他也常常在给朋友的信和自已的手稿上随意画一些插图。西班牙画家达利一直是洛尔迦最好的朋友,达利常常为他的诗剧制作舞台布景。他也曾在巴塞罗那书店朗诵他为达利所写的那首诗《萨尔瓦多(达里颂歌)。他们多次计划一起合作写书配画,但最终因他们之间友情的分分合合与纠缠,而未能实现。

在三楼的展厅,解说员拿出一盘录像带放给我们看,这是一盘很短的黑白纪录片。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关,录像像质很差,勉强能看到洛尔迦的面孔。录像带纪录的是洛尔迦和他创建的“茅屋”剧团开着一辆破卡车,四处演出的情形。洛尔加曾经在谈到“茅屋”剧团的意义时说:“我们要把戏剧搬出图书馆,离开那些学者,让它们在乡村广场的阳光和新鲜空气中复活。”为此洛尔加亲自选择演员,亲自负责剧目排演。他们自已动手制作布景、自已动手搬运道具、自已布置演出场地等。在两年多的时间,“茅屋”几乎走遍西班牙,吸引了无数的平民百姓。他说:“对我来说,‘茅屋’是我全部工作,它吸引我,甚至比我的文学作品更让我激动”。从录像带中可以看出,洛尔迦每次都非常投入地为大众演出,以及朗读自已的诗歌。当年洛尔迦从纽约回到故乡后,曾有好几年写诗很少,将精力投入到戏剧创作和演出中。“茅屋” 剧团无疑振兴了30年代西班牙的戏剧舞台。《血的婚礼》和《叶尔玛》是他那一时期的代表作。时至今日,我们都能在屏幕和舞台上看到各种版本、各种形式的《血的婚礼》在上演。

洛尔迦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长诗《伊.桑.梅希亚斯挽歌》(这也是他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诗之一),哀悼他的朋友、著名的斗牛士伊.桑.梅希亚斯。伊.桑.梅希亚斯本已退休,英雄迟暮。不愿老死床上,宁肯血溅黄沙。他在重返斗牛场的一次斗牛中,不幸被牛挑中死去。在这个展厅中,也有洛尔迦与他的许多合影。其中经常出现的一位美丽女士是昵称为“小阿根庭”的女演员ENCARNACION LOPEZ JULVEZ,她生于阿根庭,是洛尔迦和整个“27一代”诗人们的朋友和他们之中的一员。展厅里有许多“小阿根庭”的演出剧照,她跳舞、她唱歌、她演戏、她表演弗拉明哥。ENCARNACION LOPEZ JULVEZ和洛尔迦一起举行过许多巡回演出,每次都是洛尔迦为她弹奏。展厅正中有一张照片颇能表现当时的场景:在他们的共同朋友所开的一家著名餐厅里,有一个专门的表演舞台。整个餐厅是达利设计的,墙上并有达利的壁画,完全是达利风格(当然是达利早期成名前所为)。照片中仍是洛尔迦演奏、“小阿根庭”跳舞,据说他们经常在这家餐馆表演。

ENCARNACION LOPEZ JULVEZ也一直是伊.桑.梅希亚斯的情人。伊.桑.梅希亚斯与妻子分居,然后与她同居多年。但是当伊.桑.梅希亚斯死时,其妻却不许她到医院去探视。为此洛尔迦大为光火,但是最后他还是根据西班牙的习惯,将这首诗题献给了伊.桑.梅希亚斯的妻子。

赵老师告诉我一件趣事:他应洛尔迦博物馆馆长的邀请,曾来此镇参加洛尔迦50周年祭的活动。在会上,赵老师用中文朗诵了洛尔迦的《伊.桑.梅希亚斯挽歌》。结果还没朗诵完,全场的观众就都学会了一句中文:“下午五点钟”。因为洛尔迦在这首诗中反复使用“下午五点钟”这句话,一共在诗中出现了五十多次。在西班牙,斗牛总是在下午五点钟开始,一直持续到夜里。洛尔加说:“当我写《挽歌》时,致命的‘在下午五点钟’这一句子象钟声充满我的脑袋,浑身冷汗,我在想这个小时也等着我。尖锐精确得象把刀子。时间是可怕的东西。”所以洛尔迦在诗中不断地重复使用这句话,以强调斗牛的仪式和“神圣的节奏”、 在这节奏中:“一切都是计量好的,包括痛苦和死亡。”(他说)。在这节奏中: 有一种对死亡渐渐逼近的预感,和一种弥漫全场的不祥气氛。在这节奏中,反复的、叠加的对时间吟诵,象一种强迫症式的念叨,造成了诗歌音韵上的鲜明节拍,与斗牛时的紧张气氛形成了对应。在这节奏中,所有熟悉洛尔迦诗歌的人,都记住了他的这一句“下午五点钟”。所以,当赵老师朗诵至此时,全部在场的西班牙听众用刚听熟了的中文,一起跟着念了起来。

据马德里报纸说,当时送葬也开始于下午五点钟。正像他所说的,在这节奏中,“一切都是计量好的,包括痛苦和死亡。”

在下午五点钟。/正好在下午五点钟。/一个孩子拿来白床单/在下午五点钟。/一筐备好的石灰/在下午五点钟。/此外便是死。只有死/在下午五点钟。随着死亡步步逼近,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直至终点的叫喊:伤口象太阳燃烧/在下午五点钟。/人群正砸破窗户/在下午五点钟。/在下午五点钟。/噢,致命的下午五点钟!/所有钟表的五点钟!/午后阴影中的五点钟!

在80年代,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戴望舒译诗集》里收录了戴望舒先生翻译的32首洛尔迦诗选,全部译自西班牙文。其中《吉普赛谣曲集》和《杂诗歌集》,曾经影响过很多中国诗人。诗人北岛、顾城都喜欢他的作品。施蛰存先生为戴望舒的《洛尔迦诗选》做过校对。这个译本,少年顾城曾爱不释手。据说北岛最近正在《收获》上开一个专栏,谈他心目中的二十世纪大诗人,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洛尔迦。我的朋友吕德安和柏桦都曾谈到过对洛尔迦作品的喜爱。我也对洛尔迦的诗歌尤其是《吉普赛谣曲集》非常喜欢。到了格拉纳达,我才知道:“吉普赛谣曲”其实就是现在的“弗拉明歌”,是流传在西班牙南部安达路西亚地区的民间歌谣形式。有人直译为弗拉明歌之深情歌唱,又译为“深歌”。原来是流浪的吉普赛人随口唱出的即兴歌谣(通常由吉它伴奏)。这些谣曲最初是反映吉普赛人和流浪者的感情和生活。吉普赛人置于这种短小形式中的热情融合了异教徒般的神秘音调、坦率的、直截了当的语汇,多神教和多种民间文化,“来自第一声哭泣和第一个吻”。

洛尔迦将深歌视为他写作的源泉:爱,痛苦与死亡。他用一种新的、现代的形式复活了民间谣曲这样一种西班牙民族诗歌的形式,并注入了不羁的想象力和美妙的音韵(得益于他对音乐的学习),使之更为优美和适于吟诵。这些谣曲起初并未印成诗集,而是口口相传。被安达路西亚地区的农民,和住在格拉纳达山顶窑洞里的吉普赛人默记在心,又传唱至西班牙全国。当年戴望舒就是去西班牙旅行时,听到这些谣曲并进而认识洛尔迦的。他说:“在广场上、小酒店里,村市上,到处都能听到这样的歌声。问问它们的作者,回答常常是:不知道。这不知道的谣曲的作者往往就是洛尔迦的作品”。戴望舒回来后就翻译了洛尔迦的第一批作品。1936年,西班牙反动势力长枪党暗杀了洛尔迦,在全世界引起了关注。戴望舒决定更系统地翻译“洛尔迦诗抄”,后因心脏病突发逝世,终未能全部完成。但就是已完成的这一部分,也在80年代的中国诗人中间引起了关注。所有的诗人都会记得《梦游人谣》中的诗句:“绿呵绿 / 我多么爱你这种颜色 / 绿的风,绿的树枝 / 船在海上 / 马在山中”。

当年我读着洛尔迦这些诗句时,但从未想到过有一天会来到他的家乡格拉纳达,参观他的故居。看起来老天对格拉纳达格外厚爱,因为它居然将三座山脉,一条溪流都赐给了格拉纳达,同时还给了它最好的气候、历史上最好的一段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以及一位最好的诗人。洛尔迦自已曾经说过:“水的一种伟大生命,具有对同心圆、反影、水流那喝醉似的音乐(未与沉寂融合)的细致分析。河流与灌溉渠来到了我的内心深处。如今没有人能真正说:瓜达尔基维尔河或者米尼奥河诞生于富恩特米纳,又完全倒空在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的心中,倒空在那个无足轻重的梦者和水的儿子的心中。”[注1]

接待我们的年轻女士也告诉我,除了赵老师之外,还很少有中国人来过这里,所以她非常高兴。拿出一本纪念册请我也题点字。我翻开一看,上面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爱好洛尔迦诗歌的读者。用各类文字写满对诗人的溢美之词。

我也曾到洛尔迦的朋友、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故居参观过,这两位好朋友生前和死后的待遇都大不相同。早已成为艺术超级明星的达利故居博物馆,象一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达利吃达利的势利场所(我只在中国一些场所见过)。参观门票贵得惊人,9欧元90人民币一人次。每次参观只容许停留20分钟,解说员们人人如临大敌,手拿一个对讲机,一份不误地赶人,一份不误地召人。一份钟0.45欧元,精确无误。达利生前作品早已售罄,这里只是展示他怪异而享乐、狂放而铺排的生活场景而已(当然,达利艺术作品中彰露毕现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在这所曲里拐弯的房子中,也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当我走出博物馆时,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的参观人群,一个个活象受虐狂(包括我在内)式地,还在继续排队。比起达利博物馆,洛尔迦博物馆则不卑不亢、有礼有信,简约素朴。工作人员也都文雅持重,对文学虔诚有加。馆藏则显然更致力于整理、传播、记录洛尔迦的作品和展现他的人格力量。由此想到一个博物馆也象一个人一样,可以分类、分性格、分血型,以及分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其个性和与馆藏对象的身份基本吻合。

今年我又一次去了西班牙,在巴塞罗那看了一次斗牛。斗牛果然是在下午五点钟开始。整个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洛尔迦《伊.桑.梅希亚思挽歌》中的片断诗句。我发现,“下午五点钟”的节奏正对应场上人兽之间的激烈角斗甚至斗牛士的步履,也对应场下观众对表演的投入程度包括他们情绪的起落。散场后,我对一起去的艺术家朋友说起洛尔迦的这首诗,我还背出他那句评价式的结语:“我们将等待好久 / 才能产生、如果能产生的话 / 一个这样纯洁、这样富于遭际的安达路西亚人”。我的朋友揶揄说:“不会吧,你们诗人总是言过其实”。我告诉他:不知在伊.桑.梅希亚斯之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斗牛士。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是言过其实):再也没有一个如此优雅、如此纯洁,如此富于遭际的安达鲁西亚诗人,让我们这些远在东方的中国诗人,为之醉心,为之动容了。



注1注3 :致梅尔乔¨费尔南德斯¨阿尔马格罗的信(董继平译) 
注2: 阿拉伯文原意为红宫,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格拉纳达的摩尔人王国的宫殿和城堡,建于1238-1358年。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