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中国独立电影”专辑编辑前语
欧阳江河

以“第五代”为中坚的“中国新电影运动”兴起于八十年代,这不仅是中国电影史上、也是世界电影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影事件,它引起了世界各国电影史家、影评家、观众异乎寻常的关注,并且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但这样一个电影潮流在经历了不到十年的短暂兴盛之后,很快就归于没落。“第五代”导演如今要么不再拍片,要么热衷于拍大片、商业片。“第五代”的兴起和没落,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可以留待电影理论界做更深入的讨论。

第五代可以没落,但中国电影不可以没落。进入九十年代后,张元、娄烨、章明、王小帅等被人们称之为“第六代”的导演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但从电影史的角度看,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中国电影写作事件,是贾樟柯《小武》的诞生。自九十年代后期《小武》问世以迄,贾樟柯、王超、李扬、朱文、李玉、韩杰等第五代之后的导演,引人注目地登上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舞台。将这些更年轻一代导演的崛起放在中国当代电影的大形势里、尤其是放在第五代整体没落的历史趋势里考察和评价,其深刻的电影史的意义才能够真正凸显。这个以贾樟柯为代表的青年电影人群体,在对现实和电影的理解上,在电影美学的追求上,不仅与第五代截然不同,与第六代导演也大异其趣。他们以自己崭新的、充满活力的电影创作实践,证明中国电影还有出路,还有新的空间,还有新的可能。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希望。

贾樟柯群体出现的另一个背景,是近几年迅速兴旺起来的中国商业电影。既然中国今天已经融入全球化市场社会,拍商业片,拍大片,以电影来谋求高额利润,是必然的,是正常的市场行为。问题是一个象中国这样的大国,其电影文化会不会完全被商业电影统治?除了商业片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电影能够存活,还有没有电影探索和实践的多样性?能不能有一批导演,不进入商业片制作的场域和序列,为严肃的艺术电影开拓出一块足够的空间?对第五代之后的青年导演来说,答案是肯定的——这当然很难,不但是我们中国,甚至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堪称老牌艺术电影故乡的国家,也都非常困难。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一批献身电影的中国年轻一代导演,在艰难的、执著的电影写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新的中国独立电影的共同理解,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倾向和追求,那就是以影片关注现实,记录现实,呈显现实,介入现实。他们的电影实践因而获得了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所欠缺的那样一种融见证与思考于一体的影像质感、史诗目光、以及叙述语言的当代性。此一趋势,在全球电影界引起了广泛的、持续的关注。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于去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这可以看作是全世界电影人对中国年轻一代独立电影人所致以的表达敬意、表达认同的注目礼。这部影片的成功,不可忽视的一个意义是,让这样一个电影潜流,这样一个青年电影人群体,一下子被放在聚光灯下,从此被社会所关注,也从此被社会检验。

这样一群中国青年导演,他们的电影写作,他们的种种思考,洞见,梦想,追求,探索,实践,劳作,奉献,突破,在中国电影史上,在观众和读者眼里,以及在电影美学和电影理论的专业研究领域里,应该获得怎样的评价,解读,定位,命名?问题有待提出,讨论有待深入。一个中国电影史上新的命名呼之欲出。如果我们将这个命名放在世界电影进程的历史层叠中去提出,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中国青年电影人群体的电影实践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德国新电影”、“伊朗新电影”一样的世界电影史身份,以及相应的位置和影响力?

“是”还是“不”?赞美还是质疑?可以说,我们这个电影专辑最初的设想和起点,就处于这两极之间的张力和某个变量之上。十位年轻导演的访谈构成了这个专辑里面最重要、最独特、最敏锐的部分。这些访谈,其对电影本义、对电影与现实的关系之深度追问,其美学见解和个人声音之多样化,其真实感,现场感,直接性,信息量,处处洋溢着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生气、活力、曲折、坚定、开放性。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访谈不仅是对中国电影现状的反映,折射,理解,它们直接就是现状本身。

谈及中国独立电影现状的基本困惑,一些人会说:这样的电影拍出来了,但不知道观众在哪里。而另一些人则说:观众是通过盗版DVD、通过21吋或29吋大小的电视屏幕在观看这些电影,而它们本是用35毫米胶片所拍、为大银幕而拍的电影。中国观众在国内电影院里很少有机会看到、或根本看不到中国的独立电影。而这些电影则正在欧美艺术影院的大银幕上持续放映。多年前,葡萄牙著名诗人佩索阿曾经写到:没有必要专门从里斯本到伊斯坦布尔去看美丽的落日,两个落日一模一样。问题是21吋的DVD落日与35MM的胶片落日真的不一样。难道中国观众在国内注定只能看到DVD版的贾樟柯,王超,李杨,难道要看他们电影作品的胶片真身,真的要飞上十来个小时,到美国、到欧洲去观看吗?如此费解、如此荒诞、如此昂贵的中国独立电影之天路历程,此中所包涵的悲哀和无助,又哪里是一本正经去讨论什么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问题、市场问题、娱乐产业问题、电影生态问题所能触碰到的。中国有如此之多的梦想电影、热爱电影、献身电影的人,也许每个人都应该扪心问一问自己:电影的秘密的、珍贵的、痛的神经,难道真的无以触碰吗?

它们密布于这十位年轻导演访谈的字里行间。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