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宋庄小堡村书记崔大柏访谈
顾维洁 刘辉

崔大柏,1955年生,北京通州区人,大学毕业。1978年起任北京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团支部书记,1982年至1986年在村务农,1987年任村农工商经理,1988年任村支部书记。现为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村民委员会党支总书记。

问:现在的小堡村大概有多少艺术家?

崔:整个小堡村大概有400百名艺术家吧,全宋庄有一千多。2000年以后艺术家增长最快。

问:艺术家一贯自由散漫,当初对他们反感吗?

崔:从我本人来讲不反感,但是有些村民反感。艺术家跟普通人又很不一样,他们开始有点看不惯,但是接触之后发现人很好,也就逐渐接受了。随着党的政策逐步开放,大家都认识到艺术家留在村里的重要性,艺术家也喜欢这里平静、安定、平等的氛围,和农民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大的创作空间。我希望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能到村里来生活。

问:群众怎么看待艺术家的创作作品?

崔:这跟与艺术家接触一样,也有一个过程。老百姓从看不惯,到慢慢接受,但现在还不能完全接受。2005年首届宋庄艺术节,我们把艺术家的作品,搬到公开场合展览,就是让当地的农民知道,它是一种艺术品。换句话说,要让当地农民知道艺术家在屋子里干什么,他们的工作是什么。现在只停留在这个水平。之所以接纳艺术家还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增加经济收入。因为艺术家租老百姓的房子,这种收入是直接而可观的。我们村是503户,1367口人,一户平均2.5人。按这个数字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可拿到四、五千块钱房租。老百姓之所以能拿到这么多钱,并不是艺术家一个自然人造成的,而是因为形成了艺术家聚集的群落,这个群落成为艺术产业的基础,房租仅仅是这个产业带来的一部分收入。

问:那么除了租房收入之外,还有与艺术家相关的产业,比如饭馆等等。有没有统计过,从事其他相关产业的有多少人?

崔:目前没有统计。初步调查一个艺术家在宋庄的平均年花销是4.5万到5万元之间。(包括租房)我们村的画家年成交额在一个亿左右。现在我们从事相关产业的,包括餐饮、画框制作等,应该有十多家,还在继续发展,这是两届宋庄艺术节一个大的拉动。但是我们还缺乏产业链的后期服务,比如大批的画廊、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等等,所以我们又划了400亩地作为文化产业园区,系统规划建设这些机构,使产业链更加完整。艺术产业实际上应该说是文化创意产业,我们理解所谓创意产业必须先具备有创意能力的人群。首先招揽、聚集有创意的人才,这是基础工作,然后再打造好中间环节,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创作生活环境;最后提供市场销售、学术研究的服务,使作品能够顺利流通。

问:您个人最喜欢谁的画?

崔:目前为止我对画、对人都没有不好的印象。再说从我这个角度讲,是把这些人和这些作品作为一种资源,一种文化资源,不是艺术品。

问:您收藏艺术品吗?

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

问:未来的宋庄美术馆准备收藏吗?

崔:我们美术馆现在馆长聘期定为三年,在这三年当中我们暂不收藏,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经济实力不够,但是欢迎捐赠!不过我们美术馆肯定要收藏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有影响的艺术家作品。

问:现在小堡村有多少画廊?

崔:有几家画廊,包括农民也在办画廊,名字叫韩燕画廊。据我们观察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我们农民开起了画廊,做起了文化产业,好啊。

问:那个画廊的负责人怎么想起办画廊呢?

崔:原来开出租车的,后来做了画廊。其实包括我们有些领导,也都在学画画,还有一些纯朴的农民,年纪大一点的也开始练书法了。

问:您当书记多少年了?

崔:我1988年当的村党总书记,快20年了。

问:我觉得您很有眼光,那美术馆的构想最初是您提出来的吗?

崔:对呀。中央提十六届五中全会出文化创意产业,是2005年的10月。实际上我们做文化产业的构思从2003年年底就开始了,到2004年陆续磨合,正式定下来是在2004年年底,很快完成了美术馆的设计。正式动工是在2005年5月份,到2006年10月份完工。面积也从二千到三千一直到四千,最后定在五千平米。我当时意识到,要想把文化资源更好地挖掘出来,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得到更多回报,必须打造一个很好的窗口,形成文化资源平台。美术馆体现当代的建筑风格。呵呵,我给我自己的定义是事业型的人。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胆子?我就是普通的人。但是我有胆量和魄力,在创意产业园和美术馆的建设中,把这种魄力完整的体现出来了。中国农村建美术馆动用的是农民的土地,究竟美术馆能够发生多大的效力和多大的影响力,只能后人评说。

问:建造美术馆用的是村民的钱,总共花了多少钱?

崔:总共两千万吧,我们一是尽量把成本降低,很多建筑材料都是本村自产的。二是大量争取政府给的优惠政策,包括一部分政府拨款。毕竟我考虑风险,我要促成的是从由“产”到“业”的一个产业链,是长久的经营,如果不成功,就会失去民心。

问:您在小堡村的发展中,争取到什么优惠政策?

答:2005年底,中央提出加强新农村建设,我们针对这个政策,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村的规划方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2006年,政府拨款1000万,用于村里道路、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使小堡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07年,我们有又申请了多种专项资金,上级机关正在审批,例如建设“国际艺术交流基地”,有举办会议,成为创作基地等等功能;还要建设不同层次的、经营性的“艺术空间”,相当于画廊吧,为画家的作品进入市场提供服务。

问:村委会对美术馆有什么设想呢?,

崔:美术馆的主导思想是:一是我们建成一个好的美术馆,聘栗宪庭老师为首任馆长,任期三年;二是村委会不直接干预美术馆的正常活动和学术地位;三美术馆是独立法人。 我要做的只是自己擅长的事。至于我不会的,还是要专业人士来把握。

问:从现在看来,宋庄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这跟您的长远考虑是很有关系的,那您有没有从其他一些艺术区的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中,例如纽约的苏荷区、东村,中国的798,获取过一些经验?这些地方都是由于地价租金便宜,生活费用低等原因才吸引艺术家聚集的,但是随着艺术产业的兴盛,房地产等各种商业快速进入,生活费用大幅度提高,例如798的租金,已经从2003年的5毛钱,涨到今天的5元钱,整整10倍。只有非常成功的艺术家才能留下来,大部分艺术家不得不再度迁移。您有什么措施防止这些事情的发生?

崔:商业化是不能也不应该阻止的,我们所作的就是,把生活费用的上涨,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并为画家做好其他相关服务工作,吸引画家在这里长期生活。例如,我们村委会会有指导性的政策,要求村民房子的租金,每年应该在10000元之内。但是,仅仅有政策是不起什么作用的,因为你不能强迫村民接受。市场需求增长,而房源有限,租金自然会上涨。所以,我们还有很多具体的措施进行调控,例如,如果把房子租给画家,那么村委会可以减免税款、卫生费等,减少村民出租房屋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村委会下属有一个经营性的文化发展公司,这个公司手里控制着约2000亩地的厂房、库房和荒地的资源,有些原来就是村里的集体用地,有的是我们从工厂租来的。我们利用手里的这些地,来规划宋庄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各种项目。包括为艺术家建造工作室,将这些新房子,以较低的价格投入租赁市场中,使整体的租金控制在画家可接受的范围内。

问:那村委会的这个文化公司,如果在这些项目上投入大而回收慢的话,它的直接效益就会受到影响,您是怎么考虑的呢?您如何规划它的商业运营模式?

崔:这是商业性的公司,肯定是追求利润的,但如何获利,在哪里获利,需要认真考虑。我们也曾考察过世界各地那些由盛而衰的艺术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相关业主仅仅从文化产业的前端挣钱,例如提高房租收入和房产价格,但这是非常短视的,艺术家大规模迁移而造成产业衰败,不符合本地居民的长久利益。我认为,小堡村就是要开辟一个新模式,要从艺术产业链的后端挣钱,我们可以开画廊、做拍卖、做艺术家的经纪人,做宾馆、做旅游,只要画家在,整个产业服务做好了,小堡村一定有很多机会,所有村民都能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长久获益。

问:我听到一个传闻,据说随着村里房价的上涨,有的村民开始后悔卖房,要和艺术家打官司,说原来的卖房协议是不合法的,因此合同无效,要收回原来自己的房子。您如何看待这样的事?

崔:国家批给农民的宅基地,是无偿的,因此,在宅基地上盖的房子,有相关的文件说是不允许转让的,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我们的任务不是说判断谁是谁非,而是要协调协调画家和村民之间的矛盾,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比如有的画家也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拆迁,所有的补偿归农民;而不拆迁,画家就住在这里。我相信能做到既保护农民利益,又不损害整体产业规划。

问:通过跟您的一番谈话,让我对小堡村的发展充满信心。您所谈得虽然不是艺术本身的问题,但却是艺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有了您这些明确的规划,我相信小堡村会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崔:谢谢。我们会继续努力。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