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back
 
  「七十年代」专号编者按
 

本期《今天》为“七十年代”专号,包括十五篇回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字。

一般来说,回忆录或者回忆文章也应该算是文学写作,其中不少甚至已成为文学中的经典。而我们这个专号着眼点主要不是文学,而是历史。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回忆和回顾,展现那样一个特殊年代的五颜六色的个人和集体经验,才是这个专号的立意和目的之所在。

就现在还活着并且还活在思考中的中国人来说,近几十年的任何一个十年,都是非常不寻常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最近一本受到广泛注意的对话录就是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主题的,这本书的出版甚至引起了一股“八十年代热”,对那个时段的回顾和反省一时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那么这个专号为什么选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当然有自己的理由。在我们看来,尽管这个七十年代充满了历史大事件,毛泽东去世,文革结束等等,但是就一代人的成长来说,那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年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夹缝”。我们这里说的“一代人”,是比较具体的,主要是指在七十年代度过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一代人,这代人正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这种成长的历史特殊性造就了很特殊的一个青少年群体,而正是这群体在文革后的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作用,这一作用应该说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估计和清理。但不管怎么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这一代人,没有这一代人的激情和活动,中国大概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这大约就是我们这个专号为什么选择“七十年代”作为题目的理由。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理由。

组织这么一个大型历史回忆活动,本身还是一个历史写作—— 规模很大的写作。也许每个人的记忆都是个别的、具体的, 对大历史来说是零散的过于个人化的,但是我们认为,如果对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回答, 如果这些回答五花八门, 看法、说法、观点、立场都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那也许恰恰对这段复杂历史的最好的纪录。尽管历史学家的存在是必须的,以他们的着作来描述、总结历史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历史必然是被裁剪的,被规划的,被个人意见化的,因此难免是过于统一和同一的。能不能设想一种不被裁剪、不被同一化的历史写作?“七十年代”专号是这个想法的一个试验。

这个试验如果被证明有价值,哪怕是有限的,我们还想继续下去,把有关“七十年代”的回忆和写作扩大,把它变成多卷本的大型历史写作。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个活动,更多的人加入,把自己的历史经验汇入这条历史记忆之河。

 
  go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