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back
 
 
詩歌節文本:


《詩歌在今天》詩集前言
翟永明

詩歌在今天,我的意思是不僅在中國:它已成為一個越來越隱蔽、越來越沉默的聲音。在變得高度物質化的中國,它也許自成一體,但它又無處不在,盡管它的呈現方式己經發生變化。太多的人談到詩歌在八十年代的輝煌,尤其在成都。人們還記得1986年“十佳青年詩人”來蓉時,受到的類似流行歌星式的待遇。因為我曾在不同場合下听到詩人們對當年此种盛況的回憶。以致于詩歌節組委會的沈老師至今在安排朗誦會場地時,時時地擔心座位夠不夠承擔詩歌粉絲們的熱情。對此我當然沒有像他那樣樂觀。時隔將近二十年,詩歌在現實生活的位置中、在大眾關注的視線中,可謂大踏步地后退、退到一個沉寂和孤絕的位置。在一個圖像思維沖擊文字思維的時代,在一個人們的精神、气質、品味都被信息的鍵盤之手格式化的時代,我們甚至開始擔心方塊字這樣的象形語言是否最終會被字母的拼音語言所替代?詩歌環境當然是不可逆轉地被改變了。作為一個曾經的詩歌大國,作為一個曾經以詩歌為驕傲的民族,复興詩歌在這樣一個新舊媒介更替的時代是否具有可能性?詩人也許很難确認這個問題。但作為一种源遠流長的充滿魅力的表達形式,詩歌仍有可能提出這個問題:在今天、在當代、詩是否依舊不可或缺?

首屆成都詩歌節的主題是:詩歌在今天。它与同時舉行的“成都之夜”“成都藝術雙年展”一起舉行。在此之前,詩歌節的主旨是要与同時進行的這一系列活動,發生互動和共生的關系,探尋詩歌和視覺藝術、音樂、建筑等多門類領域的溝通。將被認為是邊緣的詩歌詮釋為可听的、可看的、可与觀眾互動的、新穎的藝術形式。試圖在詩歌与大眾話語和公共空間中找到一個平等的位置。同時希望提供一种經驗:讓詩歌這樣一种自由思索的方式,參与到日常境遇中來。由于种种限制,我們的預想和計划被削弱和消解了。詩歌自身的飛翔,与現實的無奈构成了一种复雜關系,其生成形態和結果与這次詩歌節的境遇非常相似。事實上,詩歌怎樣在中國今天這樣一种复雜、浮躁、野心勃勃的發展狀態中,找到自己的立場和位置?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也只有首先厘清詩歌自身的藝術屬性,并讓更多的人得以理解、參与,才有可能介入和闡釋當代生活,并与之共存。這也是這屆詩歌節的研討會想要探討的問題。

這次詩歌節請來了來自全國的十多位詩人,以及遠道而來的美國著名詩人艾略特•溫伯格、福瑞斯特•甘德、在京國外使館文化官員-詩人韋爾胡萊多•加利沙雷斯、瑪麗婭•露西婭•費雷拉•韋爾迪,在川的十多位詩人無疑是成都這座最具有詩人气質的城市里的東道主。煮酒論詩、高談闊論、是成都這座城市在生活方式和待人接物上,古風猶存的表現-差不多也是成都詩人的。遺憾的是由于時間緊迫和資金問題,我們不能請來更多的國內外詩人,也沒能安排更多的交流活動。一切的設想、設計都希望留待下一屆實現。出這本詩集,是要紀錄下這些中外詩人們持續的、充滿智慧的工作。更重要的也是通過詩集這种常規的表達方式,紀念和留下詩歌節這一段快樂而任性的時間。

謝謝世紀城老總鄧鴻,是他的提議和支持,使詩歌節得以實現;謝謝世紀城藝術中心的黃效融,因為他的操心和努力,使詩歌節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進展順利;謝謝我的朋友何小竹,沒有他的幫助和具體實施,詩歌節也許半途而廢;謝謝詩歌節兩位幕后的參与者朱金石和曹克非,我和他們二位就詩歌節的計划商量溝通多次,其勃勃野心、泱泱思路僅實現十之一二,但那些口頭和紙上的狂歡最終成就了一次詩人聚會。朱金石制作的四百架詩歌“天梯”不知最終將安置何處?克非關于朗誦會光、影、音及舞台构想,不知能實現几成?但愿今后能有机會重新合作;謝謝每一位前來參會的詩人,他們都是我的朋友、同道,多年來我對他們的寫作持有欽佩之意,借此詩歌節能夠表達出我對詩人、詩歌的信心:詩歌對于人們的生活所起的作用遠未過時,或許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有待深入。所以,這次詩歌節使我們有理由、有机會重新考慮詩歌在當代文化、當代生活中的位置。

2005.7.2

詩歌節策划人:翟永明

詩歌集主編:何小竹

朗誦會藝術顧問:曹克非 朱金石

詩歌節組委會

主任委員:夏旗艦 黃效融 委員:朱朝華 戴紅 沈世峰 李永紅 王衛

主辦單位: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成都晚報

協辦單位:東方早報 南方周末 眾源文化

英文翻譯:北島 周瓚 孫怡 王大承

詩集設計:馬占冬

鳴謝: 成都毓芳苑賓館


 
  go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