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back
 
 

贾樟柯电影作品《世界》两个版本的比较
郑隆福

贾樟柯的《世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国际版本,片长138分钟,简称长版。2004年,贾樟柯把《世界》带到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全球首映的就是这个版本。有学者称其为“威尼斯版”;另一个是中国国内版本,片长108分钟,简称短版。2004年8月4日始,在国内院线放映了此版本。

在作者查阅的百余篇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只有国外一篇简单地讲到:“《世界》在中国有个短版本。这是为了在电影院能够多放几场,所以把影片剪短了。” 而国内只见一篇文献说:“从长版本剪到短版本,也是往观赏性多作了一些。” 以上两文均未作分析。本文将对后一观点进行商榷。此外,在几份出售《世界》长版DVD的广告中提到两个版本问题,但此长版DVD在一般音像店很难购到。再者,网上曾有极少量的长短版本的比较。但也是只言片语。这样就出现了较有趣味的情势:大多数国内观影者并不知道《世界》还有个长版;而国外观影者更难看到《世界》的短版。这是一种双向的不可逆情势。《世界》的长短版本主要有以下四点差别:对主题歌“乌兰巴托的夜”的不同处理;从“长”到“短”,完全或部分地剪掉一些镜头;变化了一些镜头的顺序与增或减了电影的段落标题。本文不是要流水账式地叙述两个版本的各项差别,而是将抽取几个重要的差别问题,解析《世界》主题的几个层面,诠释男、女一号人物的塑造,以及对其影响。

《世界》的主题歌与主题的全球化层面

《世界》的主题歌——“乌兰巴托的夜”,原是一首盛传于蒙古民族的思乡歌曲。由音乐人左小诅咒改编,贾樟柯填词,为歌曲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情感。MV由赵涛演唱。歌词如下:

穿过旷野的风啊 慢些走/我用沉默告诉你 我醉了酒/飘向远方的云啊 慢些走/我用奔跑告诉你 我不回头

乌兰巴托的夜啊/那么静 那么静/连风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乌兰巴托的夜啊/那么静 那么静/连云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

飘荡异乡的你啊 在哪里/我的肚子开始痛 你可知道/穿越火焰的鸟啊 不要走/你知今夜疯掉的不止一个人

乌兰巴托的夜啊/那么静 那么静/连云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

在短版中,当小桃和安娜在小酒馆里借酒倾诉衷肠后,晚上,她俩坐公园的无蓬车回世界公园。在两人静默的近景镜头中,响起主题歌(前两段)的画外音。与之相应,在银幕下方打出歌词的中英文字幕。但是,长版中,不仅没有这些字幕,歌唱也被主题曲的电子配乐所代替。在小酒馆里,安娜倒是为小桃教唱了前两句歌词,但那是用俄文唱的。这意味着,《世界》的国外观影者根本没有听到,当然也就不知道这首主题歌“乌兰巴托的夜”。

《世界》中有关“乌兰巴托”的情节出现四次:

情节1 小桃的前男友梁子来看她,说是要坐国际列车去乌兰巴托,并给她看了护照。太生开车与小桃送梁子去北京站。

情节2 当小桃与安娜在小酒馆相聚时,电视播出北京与乌兰巴托的天气预报。

情节3 安娜的妹妹去了乌兰巴托。安娜到中国打工挣钱,后坐飞机去那里寻找妹妹。

情节4 《世界》的主题歌“乌兰巴托的夜”。在出现主题歌的这段戏,打出标题字幕:乌兰巴托的夜/Ulan Bator Night。

有意思的是,《世界》频频出现“乌兰巴托”一词。这固然与贾樟柯的感受有关,他说过:“童年收听电台播送天气预报,经常有‘冷空气从乌兰巴托来’”。 这让他对乌兰巴托产生很多幻想。但,更主要的是,“乌兰巴托”是一个电影符号。它涉及《世界》主题的全球化层面。

《世界》里反复出现的是巴黎、伦敦、纽约和罗马的景点。太生和小桃津津乐道的也是这些地方。但是,民工走世界去不了那儿,只能去乌兰巴托。尽管那儿有沙尘暴和西伯利亚寒流。因为他们出国是去卖苦力。乌兰巴托是非洲、中东等不发达地域的象征符号。贾樟柯创造这一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强烈对比,是《世界》里的重要反讽。

除了分析《世界》开掘的主题,还可讨论主题歌歌词的诗化语言。歌曲的叙事主题是远在乌兰巴托的安娜妹妹。但是,歌曲唱出了小桃、安娜和其它离乡打工者的心声。

主题歌唱出了飘荡异乡的民工的孤独和乡愁。李白名诗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夜深人静之时,身处异乡、举目无亲的民工喝醉了酒,辗转难寐,只能和“穿过旷野的风”和“飘向远方的云”说话,可是“连风都不知道我”,“连云都不知道我”。

主题歌唱出了飘荡异乡民工的压力和伤痛,但是无法向身处另一异乡的亲人倾诉,只能对着“穿越火焰的鸟”说,我们都在火上煎烤啊。

主题歌唱出了飘荡异乡的民工的期望和奋斗。他们不管遭遇多大的压力和伤痛,都会对“风”和“云”说,我会不断奔跑,“我不会回头”。

本文第1章中阐述了《世界》的第一副主题:描绘当今中国社会里民工走世界,劳工全球化的新鲜图象。综上所述,《世界》主题歌表达了影片主题的全球化层面;抒发了《世界》人物——移民民工的生存心灵;“歌曲在推动电影故事中起到了纽带作用。沟通了影片中有着相同命运体验的两个女人之间的感情。” 主题歌用诗化语言诠释《世界》,具有震撼力量,不失为“画龙点睛”之笔。国外观影者看《世界》听不到主题歌,这对他们理解《世界》是一大缺憾。贾樟柯为何做此处理,不得而知。

“东京物语”段落与《世界》主题的人际关系层面

“东京物语”是《世界》长版中一段戏的段落标题名。它在短版中被全部剪掉。这对主题的呈现有一定影响。

“东京物语”是小桃与歌舞团演员友友之间的对手戏。可以概称为“友友使拌”。在此之前做了两场戏(两个镜头)的铺垫。

铺垫1 女演员宿舍。老牛又因为找不到小魏与她争吵。友友穿着高级时装,提着两个高级购物袋走进。颇有烦意。她递给小魏一本杂志。友友说:“看看,上面有些租房信息。”小魏:“你想赶我走啊?这里总管穆经理来了也说不了什么吧?”友友:“你什么意思?”小魏:“我就是个没意思的人。”友友对小魏说到穆经理很敏感。

铺垫2 演员化装间。小魏在帮小桃换表演服装。魏对桃说:“注意点,友友已经对你不满意了。”影片没说原因。但告诉观众,友友对小桃已有过节。

“东京物语”故事梗概(共三个长镜头):世界公园内,友友与穆经理在游玩拍照。穆秃头老气,近六十岁。他给友友拍单人照后,两人又自拍双人照。友亲昵地依偎在穆身旁。友与穆出公园。手拉手地上穆的汽车。友友无意间回眸,小桃正从马路上走来。友面有难色。桃注视汽车开走。/世界公园东京屋。小桃身着和服走出休息。友友也着和服走向小桃。二人对话:“桃姐,有些事咱俩知道就行了。不要去跟别人说。”“我什么都不知道,我能说什么呢?”“谢谢。”/歌舞团办公室里,演职员会议。穆经理宣布,刘友友担任歌舞团新主管。友友讲话,明天下午拍广告。她命令式地叫:“赵小桃!其他角色都有人选了。你就扮演黑人妇女吧。”小桃回击:“那你觉得我脸黑吗?”

这场戏将友友当“官”后对小桃使出的“下马威”表现得淋漓尽致,扣人心扉。友友为了生存,傍上秃老头穆经理,又自知不甚光彩。这事小魏虽有察觉,但无明证,可恰恰为小桃亲眼所见。友友为堵住小桃的嘴,曾哀求“桃姐”,“不要去跟别人说”。可是,当她靠着穆经理当上歌舞团主管后,马上就给小桃“穿小鞋”,甚至直呼其名。这一切都是因为小桃知道她的“底”。鲁迅先生所言:“人一阔,就变脸。”先生在这里为友友,也为一些靠走歪路向上爬的民工如何对待同伴画了一副极为深刻的漫画。

值得指出的是,小桃并不是有意窥探友友的私密而知“底”,她是完全无意才看见了那件事的。小桃并无过错。但是在友友看来,“有意”还是“无意”无关紧要,要紧的是结果。结果就是自己生存的障碍。可是这对小桃来说,做人该是多难啊?

故事接下来引领观众展开想像:如果小桃心有不服,不乖乖听话,那么只有“走人”一条路。友友坚信一个准则:我要活得好,你就不能活。

但是,友友与穆经理的关系也是不确定性的。在“婚纱后场”中,小桃对友友说:“你多好啊,当领导了。”友友有难言之隐,说:“嗨,不就多一个手机嘛?”这说明她付出的多,得到的太少了。

最近,贾樟柯再次出征2006年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时说:“我以往的电影都是在表现人际关系”。如前所述,本文认为,《世界》主题的一个层面就是,揭露当今社会世态炎凉、处处陷阱的人际关系。而这一主题层面的体现,有两段戏:“二小偷钱”(本文后述)与“友友使拌”至关重要。《世界》短版中,已将这两段戏全部剪掉。这样,贾樟柯所说“表现人际关系”,将难以为继。

二小沉沦与太生的矛盾人格

二小是世界公园的保安。他既是太生的属下,又是老乡。在长版中,二小共有九场戏(九个镜头)。而在短版中,却把其中重要的五场戏(五个镜头)剪掉了。它们是:“二小偷钱”、“警方传讯”、“太生质问”、“恋舍世界”与“遣送回乡”。

这五场戏的故事梗概:演员们在前台演出,二小负责保卫化装间。他打开一个放在桌上的女手提袋,从拿出的一沓钱中抽出几张,装入自己口袋;又在另间化装间重复同样动作。当他摇晃着钥匙盘,想再进入第三化装间时,被老牛看见了。/太生带着几个警察到埃非尔铁塔景点,二小被带走了。/太生在金字塔景点旁等二小,责问他:“拿了没有?”,并打了他耳光。/深夜,二小站在纽约世贸大厦景点前,不舍又无奈地看者周围景色。/太生用自行车推着二小的行李送他回乡。短版在把这五场戏剪掉后,有以下影响:

第1, 二小和阿飞之间原本美丽动人的爱情戏,在导演的“剪刀”下已光彩不再。

阿飞是埃非尔铁塔景点上的观光电梯司机。她爱二小,二小也体贴她。但两人还未相互表白,他就犯事了。

故事梗概:太生和二小正在铁塔上吃午饭。阿飞拿着一个玻璃瓶向二小要开水喝。二小给她倒开水时,阿飞不由瞥他一眼。开水太烫,她有些拿不住杯子。/铁塔上,另次午饭时间,阿飞又拿着那个玻璃瓶向二小要开水。他接过杯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塑料杯套装在杯子上。阿飞一脸感激、幸福之情。/当二小被警察带走时,阿飞疑惑、关切地看着,手里还拿着那个瓶子。她把二小交给她的扩音器放在桌上,追了上去。扩音器播出:“欢迎你来到埃非尔铁塔”。/阿飞独自一人在铁塔上闷闷地吃饭,用那个玻璃瓶喝水。桌上放着二小留下的扩音器,还在播放着那句欢迎词。

长版的这场爱情戏保持贾樟柯平静叙事的电影艺术风格。两个人物都只有极平静的外部动作,而没有言语动作。这种影像语境极其细腻地揭示了两个年轻民工在异乡漂流中追求爱情的波澜澎湃内心世界。那个玻璃瓶和扩音器以及传出的欢迎词,是两颗纯洁的心凝聚的象征,也是物是人非,思念爱人的信物。总之,这段戏很美。观众特别对阿飞这个善良美丽的姑娘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短版中将二小犯事的戏全部剪掉,这场爱情戏就只剩下“两次倒水”了。这真让观众感到不伦不类,不知所云。

第2,不演漂泊人偷漂泊人的钱,削弱了《世界》主题的人际关系层面。

二小“监守自盗”的戏是蕴涵《世界》主题的人际关系层面的重要电影形象之一。中国有句俗话:“兔子不吃窝边草”。二小“吃窝边草”这件事使民工们意识到,同是打工人,仍然不可信。

第3,缺了二小与太生的对手戏,不能完整描绘太生的矛盾人格。

这是对《世界》短版最主要的影响。成太生是《世界》的男一号人物。对这个人物的评析是影评的重要部分。但是,在作者收集的百余篇国内外文献中所做极少。只有一位学者认为“成太生在电影里没有人性的光辉,也没有高潮,从头到尾就是市侩,灰色…他除了好色没有其他亮点。这个从头到尾没有内心斗争的主角到底是想表现什么?电影也不知道。”这一评论值得商榷。成太生是民工进城后最有抱负和野心的代表。他在小旅馆和小桃幽会时说:“我来北京的第一个晚上,听着火车的声音就发誓。在这个地盘上,我一定要混出个名堂来。”人物的言语动作何等直白。

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的“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学说,本文认为,成太生的“最高任务”是,在看透的世界里出人头地;“贯穿动作”是“寻找”,寻找金钱,寻找多元性爱。太生在这个社会的大变动中,看透了生活的真实世界。而小桃至死仍然生活在她的梦幻世界中。一个看透世界,另一个看不懂世界,这就决定了太生与小桃爱情发展的悲剧高潮。

有趣的是,上述太生的言语动作是,“听着火车的声音发誓。”小桃反问道:“这里哪儿有火车?”在贾樟柯作品中,“火车”是一个特别的隐喻:“召唤”。这个主题曾经被几个外国学者分别讨论过。贾樟柯说:“火车特别对我们住在被陆地环抱的偏僻地方的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不到大海,并且对外面的世界是无知的。”“火车象征着希望和未来。”“我看是一种召唤吧。” 即,当今社会灯红酒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强烈召唤成太生去完成他的“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

应该说,太生的“寻找”奋斗成绩很大。他刚来北京三年,就在世界公园当上保安队长。他巡逻各景点时,在那里站岗执勤的保安都要向他敬礼。他不仅手持对讲机,还有一辆可以自由支配使用的面包车。更主要的是,他在为黑道人物老宋干黑活,挣公私两份钱。

但是,另一方面,当今全球化与现代化的社会既给了太生改变命运的机遇,又颠覆了他的伦理道德,扭曲了做人准则。从而造成了太生无确定性的极端矛盾人格。

表现1 太生爱小桃,要小桃完全属于他。但是,他又毫无顾忌地与廖阿群偷情。

当太生正吃午饭,听说小桃和一个男人出公园时,立即追到小酒馆。虽然,小桃已向梁子介绍太生是她的男朋友。但是,太生还要当着梁子的面为小桃整理头发,故意做“戏”给梁子看。后,太生对小桃说:“看见那小子,我的心就像被电熨斗熨过一样。”“你是不是还和那小子藕断丝连?”他刚刚要小桃用身体证明爱,转眼间又去廖阿群那儿调情。他和阿群的暧昧关系一直保持到她去法国为止。

表现2 太生看透“这年头谁也靠不住,你只能靠自己”。但是,在关键时刻又真诚关心、帮助老乡二小和“二姑娘”。

在二小犯事的前中后,太生都在教育和关爱他。犯事前,当太生知道二小和别人打架时,对二小说:“一点也不长脸(懂事)”,“再有下次我就把你送回家去”。犯事中,虽然太生对二小很严厉,打了他。但那是兄长般的“恨铁不成钢”。犯事后,用自行车推着二小行李,送他离园。他回过身来,关切地说:“把衣服扣好”。另外,太生全力以赴参加“二姑娘”之死的全部活动。其中有个情节在短版中被剪掉了。一个大夫拿着一张“二姑娘”的医疗费用单走过来交给三来。太生因三来没照顾好“二姑娘”很生气,一把抓过那张单子就枪着去交费了。这个情节虽有表现力,但是剪掉它倒也不碍大局。

表现3 太生打骂二小偷钱是“没有出息”。但是,他自己却参加黑道活动,挣黑钱。如为老宋搞具有防伪标志的假身份证。由此可见,前面的评论简单化了些。

安娜的遭遇与小桃的人物悲剧性

在短版中俄罗斯女演员安娜有六场戏(六个镜头)。

“初进‘世界’”:安娜等四位俄女演员被领进歌舞团与大家见面。/“售私相识”:安娜卖给小桃走私手表。二人互通姓名。/“洗衣谈家”:在洗衣房,小桃说给男朋友洗衣服;安娜拿出与两个孩子合影给小桃看。/“酒馆告别”:安娜说她要去干另一份“工作”,但她憎恨它。/“乘车回园”:在主题曲“乌兰巴托的夜”中,二人乘无篷车回园。/“舞厅再见”:小桃与安娜在夜总会的洗手间巧遇。小桃知道了安娜的“工作”,两人相拥而泣。

前五场戏都是最后一场的铺垫。那是安娜的高潮戏,更是小桃的重头戏。贾樟柯要在这场戏打动观众。遗憾的是,观众并不动心,甚至感到莫名其妙。“在《世界》中,贾樟柯最难忘的场景是,小桃与安娜在夜总会的卫生间偶遇的情景”,“这一幕却把文艺青年看乐了——太矫情、太做作、太伪善”。评论有些过分,但不是毫无道理。这段戏长版比短版多出三场戏(四个镜头)。

“逼交护照”:歌舞团走廊。四个俄国女演员与大家见面后,外国蛇头逼迫她们交出护照,并说:“我保管比较好。你们容易弄丢了,会有人偷的。”三人勉强给他。安娜说:“我可不想。”蛇头:“给我。”安娜只得慢慢掏出来。/“后背露伤”:化装间安娜正在化装,上身披着一件普通夹克衫。小桃进屋。安娜高兴地站起来招呼,又准备从房间高处的架子上取食品款待小桃。正当安娜举起双臂取物时,夹克衫从身上滑下。从她的露背舞服可见,背上有道道伤痕。小桃疑惑、同情的眼神,似乎明白发生了什么。/“何人乘机”:在“舞厅再见”一场戏后,建筑工地上,小桃正和“二姑娘”说话。一架客机飞过一些未完工的混凝土圆柱。“二姑娘”:“桃姐,你说飞机上坐的是啥人?”小桃:“反正我认识的人都没坐过飞机。”/“飞往蒙古”:客机上,靠近机窗坐着的正是安娜(中景)。

比较一下安娜-小桃的短版与长版对手戏,我有以下看法:

第1, 只有长版给观众一个完整的安娜,观众才能理解一个完整的小桃。

长版的九场戏(十个镜头)完整地描绘了安娜出国打工的遭遇。已婚又有孩子的安娜为挣钱去乌兰巴托寻找妹妹,而来中国做歌舞演员。但蛇头拿走她的护照,逼迫她到夜总会做妓女。安娜不从,便被打得伤痕累累。最后,只能去做那憎恨的另一份“工作”。可见长版中镜头“逼交护照”与“后背露伤”是将“安娜遭遇”这段戏推向高潮的两场关键情节戏。小桃和观众一起完整地了解安娜:“同是天涯沦落人。”心地善良的小桃同情安娜,又怜悯自己。两个人 抱头痛哭,观众也被打动了。

“心地善良”与“不懂世界”是小桃这个悲悯人物的两个侧面。后者不易为人所见。实际上,她从到城市打工到死亡之前,没有看透这个真实世界的人性自私和残酷,一直封闭在那个虚假的“世界”里。

例如,虽然她知道安娜的整个遭遇,但是她不懂安娜所发生的悲剧人生。在“酒馆告别”镜头中,她听安娜说要去干另一份自己憎恨的”工作”,却劝慰道:“没事的,到圣诞节可以到公园看焰火、拍照。”两人坐无篷车回公园时,面部表情反差很大。安娜心事重重,小桃松弛安详。在镜头“舞厅再见”中,虽抱头痛哭,但她仍不懂人生。这已为后来她与太生的爱情悲剧发展所证明。

又如,她听太生亲口所言,“你对我也不能相信”,但仍然以身相许,并幻想着与太生结婚,有一个稳定的家。这却屡屡得不到太生的满意答复,并最后看到阿群发给太生的短信而破灭。小桃说:“天天在这儿(世界公园)呆着,都快变成鬼了,真想出去逛一逛 。”这是她在虚幻与真实世界的夹缝里被挤压,被嘲弄而不得自由的呼声。“小桃模糊地懂得应该做什么可以帮她从困境里摆脱出来,但却不能说服自己进行这些交易,而是心怀着飞翔的幻想。”

第2,长版中两个镜头“何人乘机”与“飞往蒙古”相联系是对《世界》主题的不公社会现实层面的有力体现

当小桃刚向“二姑娘”说,她认识的人中没有人坐过飞机时,她不仅认识而且成为朋友的安娜正坐飞机飞往蒙古。但是,安娜是靠在夜总会做妓女赚钱才坐上飞机的。这就加深体现《世界》主题的不公社会现实层面(第三副主题)。同时又是对社会的有力反讽。而短版只有“前一”,而无“后二”镜头,对表达这一主题的力度就小许多。贾樟柯的两个镜头联系独具匠心,构思巧妙。短版剪掉“后二”镜头实为可惜。

《世界》短版与长版的其他差别

A 其他完全或部分剪掉的镜头

第1, 小桃和太生在小旅馆吵架后,两人和好去参加游乐项目——“魔毯”的镜头被剪掉。游乐中两个情侣坐在“魔毯”上,录象显示“魔毯”在艾菲尔铁塔的背景中飞向天空。这个镜头隐喻小桃要逃离虚幻,飞入真实世界的幻想。贾樟柯这一立意新颖,但为缩短片长可以剪掉。而这个镜头的重要性又有争论。主张保留它的观点是,在某种程度上它还增加了影片的感情——一对情侣在一起享受真正的快乐,哪怕是多么的短暂。

第2, 关于太生和小桃的两个Flash动画被剪掉。其中之一是,太生去医院看望“二姑娘”时,小桃给他发短信,并演出小桃正在宾馆等他的画面;之二是,在“东京物语”一段,太生给小桃发短信,说他昨晚无法与她见面,因为“二姑娘”死了。手机背景是急速驶过的火车。前一镜头表现太生虽然看透世道,但仍然人性并未泯灭;后一镜头展示两人正在上升的爱情矛盾的短暂缓和。剪去虽有遗憾,但无太大影响。

在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中散发的《世界》宣传资料里对上述镜头还有另一种解释: 贾樟柯渴望表现一种被科技侵袭的当代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真实的事件为由手机发来的短信所中断,像这两个Flash镜头一样。它们表现出了当代社会里的一种特殊现象。

第3, 太生带小桃去见老宋。太生与老宋在室外密谈。小桃在屋里一脸关注的近景镜头被剪掉。影响不大。

第4,小桃发现太生与阿群的隐情后出走。太生寻找她。此处剪掉的第一个镜头是,太生在公园员工宿舍外问正在练舞的几个女孩是否知道小桃去向;第二个镜头是,太生寻问一个老头:小魏的房子在哪儿,然后慢慢上楼敲门。在短版里,只看到太生给小桃的手机打电话,但无人接听。另有,太生为找小桃在晚上开车的镜头。

这里,剪掉第二个镜头遗憾较大。小桃与太生最后是在外出渡蜜月的老牛和小魏的新房里死去的。虽然,此房门后贴有一个大红双“喜”字(注意,外国人不懂汉字,是看不懂这一细节的)。但是,剪掉这第二个镜头后,观众不知这里是何处,“喜”从何来。而小桃一直幻想着与太生结婚,建立稳定的传统家庭。这条与小桃的“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相关的动作线,没有真正走到终点,却在自己虚幻的,别人的新房内“达到”了“终点”。即老牛和小魏结婚用以折射小桃和太生的“结婚”戏。这又是一个《世界》中真实与虚幻的交叉点,是贾樟柯的又一精彩之笔。但它在短版中被破坏了。

第5, 老宋让太生陪廖阿群去太原处理她家里的事。过程中,从“长”到“短”剪去两个镜头。之一,在太原阿群和阿兵详细交谈他们弟弟欠债情况的极次要戏;之二是在回京的长途车上,太生与阿群身体依偎着睡觉。这已有不少情节说明二人关系。所以,剪去这两个镜头使影片更加精炼。

另外,还剪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过场戏,不再细述。

B 电影段落标题的不同

贾樟柯将《世界》分成几个段落。每段戏皆有段落标题,且以中英文字幕的形式出现在该段的首个镜头上。短、长版皆有的几个标题是,“不出北京,走遍世界”/See The World Without Leaving Beijing;“大兴的巴黎”/Paris In Beijing Suburb;“乌兰巴托的夜”/Ulan Bator Night;“一天一个世界”/Ever-changing World。

“短”有“长”无的标题是,“美丽城”/Belleville;汾阳来的人/Boys From Fenyang。短版这样细分段落使影片的不同段落区分得更为清楚。

(“美丽城”可使观众连接到巴黎的唐人街。)

贾樟柯使用段落标题“汾阳来的人/Boys From Fenyang”有两层意思:

第1,他承认自己深受台湾导演侯孝贤的影响。外国学者和评论家也将贾樟柯的电影及其长镜头与侯孝贤的电影相联系。虽然此点也有争论,但是这个标题的确是暗示了侯孝贤在1983年拍的电影《风柜来的人》。

第2,该标题也与贾樟柯的故乡汾阳有关。他的《小武》与《站台》都发生在汾阳。《世界》中,“二姑娘”及其父母,包括太生和三明都来自汾阳。这样即可使熟悉他前两部作品的观众与贾樟柯构成某种默契。

长版中的标题“东京物语”/Tokyo Story, 因这段戏在改“短”时被全部剪掉,当然在短版中就没有了。

该标题是为一些相关的电影迷而制作的。较多的西方评论家说贾樟柯的电影风格与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有很相似的地方。贾樟柯也承认这个关系。《东京物语》(1953)是小津安二郎的杰作。它的故事是讲一对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他们去东京看孩子。因为两者代沟较大,所以他们很不适应在东京的生活,因此老人感到很孤寂。而只有他们去世的儿子的前妻对他们很热情。在此,我们能看到这两个故事的链接:《东京物语》中,一对老人失去他们的儿子,去了大城市;《世界》中,“二姑娘”的父母从农村来到北京为儿子办葬礼。当然,这个链接关系是比较纤细的。

此外,还有六个镜头的叙述顺序有变化。限于篇幅不予细述。

总的来说,长版比之短版既无主题歌唱,也无主题歌词中英文字幕;长版比短版长30分钟。从“长”到“短”,有29个被删掉的镜头,12个缩短的镜头;6个改变顺序的镜头;增加2个、减少1个段落标题。由上看出,从“长”到“短”的主要变化是一些镜头被完全或部分剪去。记者在采访贾樟柯时曾问:“《世界》剪了两个版本是否是对商业的一种妥协呢?”贾樟柯说:“应该说是一种让步吧…”由于贾樟柯开始创作是用长版的容量完成他完整的艺术立意和构思的。所以,“长”剪“短”后,除少数镜头更为精致,有些镜头既节省时间,又无大碍外,相当部分镜头影响了主题的体现与主要人物的塑造,艺术效果不甚好。以上有文认为,从“长”到“短”“往观赏性多做了一些”。而本文认为与此恰恰相反的是,降低了观赏性。为此,这也不能不说是,《世界》短版在国内院线放映时,出现“叫好不叫座”现象的一个原因。国内观众不太能接受一个残缺不全的《世界》。但是,本文作者认为,随着电影盗版DVD的到来,更多的中国人将有机会看到一个更完美的《世界》。

 


 
  go back